本报记者 刘静中股网
北京市朝阳区国贸中央商务区,坐落着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车辆段北京检修车间。这个1949年成立的修车车间,处在繁华商圈中。
北京检修车间主要承担北京车辆段北京东区域配属客车,以及天津动车客车段部分配属客车及路用车、工程车、复兴号CJ200J鼓型车等铁路车辆的段修生产任务。
29岁的车辆钳工马晓龙就在这里工作。作为一名青年铁路人,他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扎根在这里,在繁华中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信仰。
守一线,练本领
2019年中股网,马晓龙本科毕业后到北京车辆段参加工作。当同学们都迎来了梦想中“高大上”的办公室,而马晓龙却在繁华的都市守护着铁轨。
刚到北京检修车间,马晓龙看到的是“工人身上湿透的工作服、沾满油渍的双手”,这与他想象中的工作大相径庭。
时任车间主任王乐天为这批新职工上了堂“思政课”。令马晓龙印象最深的是王主任讲述某次转向架组装落成时遇到困难的经历。“因轴箱定位销受轮对空间限制,导致车辆不能落成交验,台车组、轮轴组、配件组3个班组齐心协力,分析故障、解决问题……”
马晓龙意识到:“团结就能战胜一切。”后来,他逐渐融入北京检修车间生产工作。
工作最初,马晓龙负责车辆电器检修。在检修车辆时,车辆需要完全断电,故障位置有时需要半蹲着、有时需要踮起脚、有时甚至还要钻缝隙,很费力。到了夏季,没有空调制冷,一进到火车车厢里,衣服就被汗水浸透。有时马晓龙会跟同事开玩笑说:“衣服就是咱们工作的进度条,等衣服湿透了,咱们也就可以下班了。”
工作虽然辛苦,但为确保车辆能够在线上安全运行,马晓龙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中股网,掌握处理故障的流程方法,渐渐地,他处理故障越来越快。
钻技术,求功效
上班第二年,马晓龙负责车辆上所有的灯具检修。因为尾灯位置在列车侧面高处,在测电压时需要两个人配合测量,一个人把插针插入插座孔,另一个人表观测数值。当时马晓龙就想:如果能够单人测量数据就好了。
马晓龙从尾灯的线路图入手,针对结构进行相应工具研制,形成了第一代测量工具。在用废弃的尾灯做实验时,又加入了电压显示,最终形成了列车尾灯测试装置。除了测量尾灯电压,他还拓展到各类插座的电压测量,现在各种插座都可以用此类工具测量电压数值,该设备在车间得到推广和应用。
马晓龙觉得,工作中如果能够多思考一些,解决小困难,就能带来大功效。这次成功给了马晓龙更多信心。
此后,马晓龙更加踏实地钻研技术,遇到难题经常与同事交流。后来,他又研制了轴温报警器检修试验工具、鼓型160动集双路供电电源转换移动小车,与其他职工共同研发的电暖风机测试平台还申请了专利。
2020年,马晓龙被选为车间党总支支委,与其他同事一起参与车间整体党建工作。2023年,马晓龙挂职班组工班长,从生产现场的安全盯控到班组成员的日常管理,很好地完成了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马晓龙先后获得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优秀网评员”、“青年岗位能手”、北京车辆段“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严修身,传帮带
除了业务上的积极进取,马晓龙始终以身作则,走近青年、激励青年,开展青年职工“传帮带”。
每年新职工来到车间,不少人也会有像马晓龙刚参加工作时一样迷茫。“和我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工作不知如何下手”“与这里的师傅们不知道该怎么相处”……这时马晓龙便会与新职工们谈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渐渐地,新职工们也逐渐适应环境,融入集体。
在马晓龙的鼓励下,今年有7名青年职工参加技术比武,有3名被选拔为北京局技术比武选手,在工作中有2名青年职工发现重大故障,获得集团公司“万元奖励”。春暑运突击队、急难任务攻关、志愿爱心服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进来。
马晓龙会根据每名青年职工的特长,成立“青年课堂”,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分享中建立自信。
2024年至2025年间,马晓龙先后参加北京铁路局、国铁集团和全国“青马工程”,不断接受思想淬炼,坚定理想信念。如今中股网,马晓龙带着在“青马工程”培训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回到车间,持续发挥“青马学员”作用,引领带动更多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昂扬向上。
七星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